科技画廊
2024.08
北极光
飞过的太阳风粒子激发了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它们随后以光的形式把剩余能量释放出来,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空中“灯光秀”,我们将之称为“北极光”。氧气撞击会产生绿色和红色的光,而氮气会产生淡紫色、蓝色和粉色的光。
查看更多
2024.08
折散彩虹 牛顿的棱镜
牛顿的笔记片段,记录了他利用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的实验研究,图中展现了多个棱镜造成的效果。牛顿的棱镜实验指引了人们理解光的折射、设计反射式望远镜、揭晓彩虹的形成之谜。1704年,牛顿对光学和光的研究被收入到他的第二本伟大著作——《光学》(Opticks)。
查看更多
2024.08
量子蜃景
量子蜃景是海市蜃楼的量子版本,该效应显示椭圆量子围栏中其中一个焦点所摆放原子的图像能在另一个焦点处被探测到,这样就能制造出另一个原子在另一个焦点上的图像。
查看更多
2024.08
缓慢改变,继而突然崩盘
理查德·索雷的画阐释“缓慢改变,继而突然崩盘”的一般性规律的原因。这种现象出现在拥有很多平衡状态的进化系统中,他们潜藏在外界施加的影响下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外力是灵活的,平衡点位于波形的谷底。每次狗被拉到山顶上时,就会发生突然下滑。
查看更多
2024.08
沙堆的自组织临界现象
一个沙堆形成后,就会有一个最大坡度。持续增加的沙子形成大小不一的沙崩,但沙堆的坡度始终保持在最大坡度。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无序、不可预知的独立事件(沙子下落)自行规划出一个大规模秩序,这种现象作为复杂形态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范例,被广泛研究。1987年,皮尔¬巴克、汤超和柯尔特¬威森菲尔德率先开始研究这一现象。
查看更多
2024.08
每片晶粒上的晶体管数量
早期摩尔认为,在硅微型电子发展中,集成电路晶粒(绿线)上的晶体管数每两年都要翻一番。这在计算机的其他领域也适用,比如内存(红线)和微处理器速度(黄线)。
查看更多
2024.08
戈登·摩尔绘于1965年的“摩尔定律”原画
戈登·摩尔绘于1965年的原画,描绘了计算机芯片的生产成本和集成电路上每平方英寸晶体管数量的比值。在一段可预见的时间内,缩小在1平方英寸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翻倍,而晶体管的成本会成比例降低,该曲线正是对上述比值进行描述,其曲线趋势被称为“摩尔定律”。
查看更多
2024.08
切斯特·卡尔森在1938年10月22日于纽约州阿斯托里亚制成的第一个复印件
切斯特·卡尔森在1938年10月22日于纽约州阿斯托里亚制成的第一个复印件。卡尔森发现如果一张照片或一页文字的图像被照到一个光导电表面上,那么电流就会流到有光的区域,而不会流到印有内容的黑暗区域,一个电复本就此产生。
查看更多
2024.08
量子纠缠
1995年,保罗·奎亚特和迈克尔·雷克让量子纠缠变得可见。我们可以看到穿过晶体的光形成了环。图中的两个绿环是由两个不同极化的光子形成的。两个绿环彼此切断,纠缠对中一个光子的极化与其在另一个切断处的值恰好相反,这就是量子纠缠的状态。
查看更多
35条 1/4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