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各院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依照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要求,我校定于2024年5月至7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详见附件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2)。
(三)同期活动。即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框架体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招生就业处
承办单位:理工学部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六、大赛安排
1.校级初赛(2024年6月)。校级初赛将采取线下路演的形式,并以“6+5”的形式来进行,即项目路演6分钟,现场答辩5分钟,最后由评委老师表决择优遴选入围小组。
2.省级复赛(2024年7-8月)。比赛具体日期由省赛承办学校决定。
3.全国总决赛(2024年10月下旬)。全国总决赛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
七、参与方式
1.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
2.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
3.各院部需提交参赛团队报名表、项目计划书并在截止日期前将相关资料提交至赛事负责人。
八、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各院部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二)协调组织。各院部要统筹协调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做好校级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
九、联系方式
(一)请各报名团队及时加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
(二)大赛联系人:
招生就业处:葛静洁 明德楼504 电话:0371-85302288
理工学部(郑州校区):张宠 电话:15603983715
理工学部(许昌校区):袁冯 电话:15993668018

郑州校区参赛群
附件:
1.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高教主赛道方案
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