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首页> 党团工作> 理论学习

制度宣传月特辑(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作者: 机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14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820

政党的宗旨是政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是政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政党和每个党员一切言论和行动所遵循的准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两个先锋队,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二十大同意把坚持人民至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宿。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自觉地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充分证明,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本质特征。

反过来说,正是坚持了党的宗旨,党才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

2.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继承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且使为人民服务更加具体化。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文章来源:傅治平,张文瑞.入党培训教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