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深化高分子材料领域学术交流,助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2025年11月20日,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国强教授应邀莅临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开展题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成型加工”的专题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代表共10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由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苏建修教授主持。

报告开篇,郑国强教授结合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系统阐述了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的重要战略意义。他指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因“轻量化、耐腐蚀、易加工”等优势,已成为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材料,其功能化成型加工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国内行业面临的挑战,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材料功能精准调控与加工工艺优化,这既为相关学科研究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核心研究领域,郑国强教授分享了团队近年来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实践成果。在材料功能化改性方面,他详细介绍了增强增韧一体化改性、阻燃环保改性等核心技术,通过调控填料表面改性工艺与基体界面结合状态,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的协同提升。在先进成型加工技术方面,重点讲解了微注塑成型、3D打印成型、反应性挤出成型等工艺的研发与应用,结合汽车轻量化部件、微型电子封装件、医用可降解器械等典型案例,展现了先进技术在提升产品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制造中的显著优势。此外,郑教授还分享了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的产业化项目经验,强调科研工作需紧密对接产业痛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落地。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围绕“高分子成型加工的背景”、“高分子成型加工相关工作”等话题与郑教授深入探讨。郑教授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为青年师生提供了宝贵建议,鼓励大家聚焦行业痛点,深耕细分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苏院长在总结时表示,郑国强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前沿理论高度,又有产业实践深度,为学院师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的学术合作,常态化开展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交流活动,拓宽师生学术视野,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此次专题报告的成功举办,不仅增进了师生对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成型加工领域的前沿认知,也为学院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进一步营造了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氛围。
注:郑国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成型加工过程中热塑性高分子功能结构构筑、新颖成型加工设备研发工作。现任郑州大学高分子加工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次(C类)、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郑州大学“材料加工工程方向”学科特聘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